摘要

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文学研究界曾有一种将纯文学与杂文学分立的倾向。重新启用这种划分策略,我们会发现中国现代杂文学数量庞大,包含众多的文类和文本,以"个人文学""副文学""非虚构文学"等概念命名它并不合适。杂文学是一种间性的文学,与纯文学共有某些属性,但更具有非虚构、实用性等特性,从而成为非虚构的诗和实用性的文学。这种具有多重价值的文学形式,常常被研究者忽视,以致在文学研究中处于缺席或半缺席状态。只有突破现有观念的囚笼,才能破解现代杂文学的尴尬境遇,进而完整呈现中国现代文学的整体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