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鄱阳湖流域拥有中国第一大淡水湖及赣、抚、信、饶、修“五河”水系,是中国内陆重要渔业生产区。然而,该区域渔业发展时空演变及其影响因素仍不明晰,特别是2019年长江禁捕退捕政策开始实施以来的变化态势值得关注。[方法]文章以江西省各县域为基本空间单元,借助空间自相关、区域重心、地理加权回归等地理学方法探索鄱阳湖流域禁渔前后(2018—2021)渔业发展结构变化、时空分异及其驱动机制。[结果]结果表明:(1)全面禁渔后鄱阳湖流域渔业捕捞量锐减但养殖量稳定增长,水产品总产量表现为增长态势。退捕禁渔优化了渔业产业结构,降低了渔业捕捞依赖性和生态环境负外部性。(2)水产品产量呈显著的空间自相关,且高-高集聚于鄱阳湖核心区,禁渔后赣北鄱阳湖区捕捞量锐减、赣南和赣东北养殖量增加,渔业重心向东南迁移2.07km,渔业发展格局由“鄱阳湖极核”驱动转向“鄱阳湖极核+赣南赣东北多地”联动。(3)GWR回归系数影响效应呈南北梯级增强或衰减,渔业机械、机动渔船、渔业从业人员、养殖面积对水产品产量影响呈南北梯级变化,地区生产总值、水系密度则呈鲜明的南北正负差异。[结论]未来应根据要素空间效应差异有侧重地加大要素投入,优化赣北鄱阳湖核心区;优选特色品种、适当扩大规模,打造赣南山涧冷水特色区;加强禁渔力度和专业从业人员技能培训,提升“五河”支流潜力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