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应用肌骨超声检查肌少症患者腓肠肌内侧头肌肉的质量及硬度, 探索肌骨超声对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依照亚洲肌少症工作组(AWGS)诊断标准, 选取肌少症患者60例为病例组, 年龄匹配的健康老年人24例为对照组。利用二维灰阶超声测量右侧腓肠肌内侧头肌肉厚度、羽状角及肌束长度;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测量肌肉在放松状态及收缩状态的杨氏模量, 比较分析两组间各超声参数差异, 分析病例组右侧腓肠肌内侧头的肌肉厚度、羽状角、肌束长度与肌少症的相关性, 通过ROC曲线分析超声测值预判肌少症的价值。结果肌少症组患者右侧腓肠肌内侧头的肌肉厚度(10.0±2.1)mm、羽状角(16.9±3.2)°、肌束长度(30.5±3.2)mm、放松状态及收缩状态杨氏模量值[(11.5±2.2)kPa、(23.2±4.0)kPa]均低于对照组[(14.8±1.2)mm、(21.7±2.5)°、(34.2±1.6)mm、(15.0±1.5)kPa、(30.6±2.8)kPa, t=10.454、3.612、5.631、6.922、8.173, 均P<0.05], 且放松状态杨氏模量值较收缩状态低;肌少症患者肌肉厚度及杨氏模量与年龄呈负相关(r=-0.307、-0.285, P<0.05);与四肢骨骼肌质量指数呈正相关(r=0.838、0.761, P<0.01);肌肉厚度及杨氏模量是肌少症显著相关的因素(OR=4.576、3.867)。超声检查右侧腓肠肌内侧头诊断肌少症ROC曲线下阈值为:肌肉厚度11 mm、羽状角17°、肌束长度32 mm、放松状态下杨氏模量12.4 kPa, 其中肌肉厚度对诊断肌少症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最佳, 分别为86.7%、100%。结论超声对腓肠肌内侧头肌肉质量及肌肉硬度的测量, 可以量化反映肌肉质量减低及肌肉硬度下降, 为肌少症的预判提供影像学指标。

  • 单位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