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文心雕龙》是魏晋时期一部重要的文学理论著作。因其采用骈文说理,故一些篇目不易理解,《风骨》就是其中争议较多的一篇。首先是"风骨"一词含义的理解问题。文章认为,"风骨"应是一种较为高级的美学追求,同时,不能被归入"文体风格论"中,即不能说"风骨"是文章"风格"的一种。"风骨"的概念内涵从魏晋到唐代也发生了细微的变化。魏晋时期,"风骨"是最高的美学追求,不一定非要"壮美",婉约的文章也可以是有"风骨"的。而到了唐代,"风骨"则专指刚健爽朗的诗风,且大致与"壮美"相等。基于中国古代文体演变过程纷繁复杂,尤其是唐诗中的"风骨"传承在各种文体中又十分典型,故以之为例加以说明"风骨论"在唐诗中的接受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