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份甘肃小麦品种(系)抗条锈性评价及抗病基因检测

作者:陈建雄; 严浩浩; 曹世勤; 贾秋珍; 李彦兵; 伏松平; 韩德俊; 康振生; 曾庆东*; 姚强*
来源:植物病理学报, 2023, 53(05): 881-889.
DOI:10.13926/j.cnki.apps.001015

摘要

为探明甘肃主栽小麦品种(系)对小麦条锈病的抗性水平及部分抗条锈病基因的分布,本研究利用小麦条锈菌主要流行生理小种CYR31、CYR32、CYR33、CYR34,对62份甘肃近年育成的小麦品种开展温室苗期分小种抗病性鉴定及田间自然发病圃成株期抗病性鉴定,并利用基因芯片检测其所携带的抗条锈基因。苗期鉴定结果表明,在供试的62份小麦材料中,有61份(98.4%)、53份(85.5%)、45份(72.6%)及32份(51.6%)材料分别对CYR31、CYR32、CYR33和CYR34表现抗病。结合成株期抗病鉴定结果,20份(32.26%)材料表现全生育期抗性,21份(33.87%)材料表现成株期抗性,21份(33.87%)表现为感病。分子检测结果表明,携带Yr17、Yr26、Yr29、Yr30、YrAK58、Yr75、Yr78、Yr80、Yr82、YrSP、QYrqin.nwafu-2BL和QYr.nwafu-4BL基因的材料分别有5、14、4、24、6、16、4、9、4、3、42和12份,同时携带2~6个抗条锈病基因的材料分别有18、14、9、2和1份,占71.0%。本研究系统揭示了当前甘肃省小麦品种(系)抗病性水平及所携带的抗病基因,为小麦抗病育种及抗病基因的合理布局提供了理论依据。

  • 单位
    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青海大学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