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膝骨性关节炎相关穴位压痛阈规律探讨从脾肾论治策略

作者:朱朝玺; 陈志余; 周玉梅; 孙铭声; 耿国燕; 赵凌; 陈姣; 梁繁荣
来源: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21, 22(05): 1662-1667.

摘要

目的经络"内连脏腑,外络枝节",因此,脏腑疾病在体表会以不同形式表现其病理变化,其表现形式有温度变化、压痛阈变化、形态学变化等。压痛阈值变化为常见的变化之一。本研究以经络辨证为指导,分析膝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e,KOA)相关穴位压痛阈规律,探讨从脾肾论治膝骨关节炎策略。方法运用《膝骨性关节炎穴位敏化信息提取表》采集KOA受试者的一般病情资料,用美国WAGNER公司生产的电子压痛仪测量足三里、阴陵泉、委阳、阴谷等腧穴的压痛阈值,由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采用Epidata3.1软件,根据病例报告表的项目建立本试验专用的数据库系统进行数据录入,运用SPSS 22.0软件对一般病情资料及压痛阈值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1)老年人群的压痛阈值均高于中年人群。(2)中老年各腧穴压痛阈大小由高到低为:足三里>阴谷>委阳>阴陵泉。(3)中年人群:与肾相关腧穴压痛阈值与脾相关腧穴压痛阈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老年人群:与肾相关腧穴压痛阈>与脾相关腧穴压痛阈,P <0.05,差异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脾和肾在KOA发生发展过程中占主导地位的时间不同。治疗老年人的骨关节病变时应注重从肾论治,而治疗中年人的骨关节疾病则应注重脾肾同调,以从脾诊治为主。此研究结果可能对提高辨证论治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具有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