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头昏与眩晕均为病位在脑窍的两种临床证候。关于头昏的论述古代记载甚少,常穿插见于眩晕疾病的论述之中。而李果烈认为两者之间看似相同,实则非一,应区别而论,并就病机、治则、方药等方面提出个人见解。李果烈认为头昏致病因素常与年老体衰、劳逸不当、过食生冷或外感暑夏湿邪等相关,这些因素常致阳气不足和阴气过盛;眩晕则常与情志、饮食、体质或房事不节等因素有关,这些因素常致阳气偏亢和阴气亏虚。基于两者发病特点,李果烈创新性地提出“阳虚阴盛致昏”“阴虚阳亢致眩”的病机观点,认为头昏和眩晕病理因素复杂多样,有时互相兼夹,头昏病理因素以湿、痰为主,眩晕以风、火为主。对于两者的治疗,李老强调精准辨证、分证论治、合理用药。治疗头昏,李老注重补气健脾升阳,擅用祛邪通阳之法,常用方有补中益气汤、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等;治疗眩晕,李老注重平肝潜阳、补肾养阴,常用方有天麻钩藤饮、镇肝熄风汤和六味地黄丸加减等。
-
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 南京市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