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通过影像学研究颈胸段前路椎弓根置钉的相关参数,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颈椎及上胸椎螺旋CT扫描完整影像学资料,利用多平面重建技术获得颈胸段椎弓根二维图像。在颈胸段椎弓根水平面像及椎弓根矢状面像上对相关置钉参数进行测量,分析颈胸段前路椎弓根置钉的进针位置及进针方向。结果:颈胸段椎弓根宽度、高度、前路椎弓根螺钉外倾角、尾倾角各椎节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依据矢状面和水平面上椎弓根轴线与椎体前缘的交点集中分布区域,作为最优进钉点所在区域。前路椎弓根螺钉在第6颈椎椎体表面的进针点位于前正中线附近、椎体前缘的2区;在第7颈椎进针点多数位于中线偏拟置钉椎弓根的同侧C区,椎体前缘的2区;在第1胸椎进针点位于中线偏拟置钉椎弓根的同侧C区,以椎体前缘的2、3区为主;在第2胸椎则位于中线偏拟置钉椎弓根的同侧C区,以椎体前缘的3区为主。颈胸段前路椎弓根螺钉进针方向在椎弓根水平面上为外倾46.60°19.40°,从第6颈椎~第2胸椎逐渐减小;在椎弓根矢状面像上,进针方向均尾倾,尾倾角在10°25°。不同节段前路椎弓根螺钉进针点及进针方向存在一定差异,且置钉方向存在胸廓入口骨性遮挡的可能。结论:颈胸段前路椎弓根螺钉固定在解剖学上是一项可行的技术,不同椎节间的进钉参数存在差异,需结合实际情况个体化置钉。

  • 单位
    宁波大学; 宁波市第六医院; 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