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顺治十年(1653),西宁卫瞿昙寺上层喇嘛入京朝觐,清朝沿袭明朝制度,敕封公葛丹净为灌顶净觉弘济大国师、札失欢着尔为灌顶广济弘善国师、拉思俄卓尔为都纲,同时颁发了保护寺院人口和财产的敕谕。康熙三十七年(1698),公葛丹净之孙官著图思多荣进承袭灌顶净觉弘济大国师名号。顺治、康熙两朝将瞿昙寺作为西宁寺院的代表,和明代相比,瞿昙寺的政治、经济地位并无下降。雍正五年(1727),清朝收缴了瞿昙寺的大国师、国师、都纲等敕印,并将寺院所属部落、土地改归地方官管理。雍正七年(1729),瞿昙寺前国师梅总注藏卜企图恢复国师名号与管束部落的特权,被清朝处罚监禁于兰州。乾隆十二年(1747),清朝在甘肃藏传佛教寺院设立都纲、僧纲、僧正职衔,瞿昙寺仅获第二等的僧纲。瞿昙寺成为西宁地区众多寺院中的普通一员,已经没有顺治、康熙时期的显赫地位,反映了该寺影响力下降和清朝对青海西宁地区统治加强的事实。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