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哲学的贫困》是马克思公开阐述历史唯物主义的首部著作,其废除私有制的历史唯物主义判定给出了反对现代贫困的政治哲学理路。马克思认为对现代贫困的分析必须直面私有制的本质逻辑、突破形而上学的理论困境,对资本主义未经反思如何解决贫困的哲学前提进行前提性批判。马克思从对资本主义贫困的分析和研究进入到对资本主义上层建筑的历史唯物主义政治哲学的批判,意味着只有说明私有制在经济层面和政治层面的互构是资本主义形式平等的基础和贫困实质的缘由,才能真正明白解决现代贫困中相对贫困的难题在于建构真正“平等”的政治逻辑。而且,因为资本主义的相对贫困使人们陷入被剥削压迫的局面,所以废除私有制应该以人的解放、自由和全面发展为根本旨归,追求人类“极大的幸福”,实现重构未来社会制度的价值理想。因此,马克思《哲学的贫困》中反贫困理论的政治哲学叙事,意味着我们必须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来反思和探讨如何重构“现实的人”的世界,这既是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深化,又是对人类未来社会发展的理论导向,为我们解决现实社会问题提供了全新的政治哲学理路。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