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析结直肠癌患者合并术后手术部位感染致病菌分布特点及感染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本院接受治疗的82例结直肠癌术后手术部位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同期结直肠癌术后未发生感染患者80例为未感染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探讨影响术后合并手术部位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无菌条件下,采集患者感染部位标本进行病原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 82例合并术后手术部位感染患者中,47.56%为直肠癌患者(39/82),52.44%为结肠癌患者(43/82),主要为浅部切口位置发生感染(81.71%,67/82)。共检出病原菌82株,68.29%为革兰阴性菌(56/82),主要为大肠埃希菌(24/82)。30.49%为革兰阳性菌(25/82),主要为表皮葡萄球菌(13/82)。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高于50%,分别为95.83%、79.17%、58.33%、54.17%。对头孢他啶、美罗培南、莫西沙星的耐药率低于30%,分别为25%、4.17%、20.83%,未产生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株。铜绿假单胞菌对对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高于50%,分别为71.43%、64.29%,对头孢他啶、美罗培南、莫西沙星的耐药率低于30%,分别为28.57%、14.29%、21.43%,未产生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株。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全部耐药,对红霉素、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苯唑西林的耐药率高于50%,分别为92.31%、69.23%、53.85%、69.23%,未产生对万古霉素的耐药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全部耐药,对红霉素、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苯唑西林、四环素的耐药率高于50%,分别为85.71%、71.43%、57.14%、85.71%、57.14%,对莫西沙星的耐药率为28.57%,未产生对万古霉素的耐药株。对比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发现,BMI、合并糖尿病、手术方式、手术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BMI>24 kg/m2、手术类型为开腹手术、手术时间>4 h是结直肠癌患者合并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结直肠癌合并术后手术部位感染患者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主要病原菌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较高,临床上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降低多重耐药菌的发生率。结直肠癌合并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相关因素较多,临床可针对相关感染因素进行积极干预,预防感染的发生。

  • 单位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