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理解和把握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再到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理论与实践创新,不仅是有效指导当前“三农”工作的现实需要,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面临大量亟待解决的新情况、新问题。面对这些难点,中国西部贫困治理研究团队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入农村一线,走村入户调研,紧紧围绕“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共同富裕”主题,从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国际与国内、典型与普遍相结合的视角出发,运用文献研究法、田野调查法和案例分析法,对其发生与发展、价值与意义、举措与方法、评价与案例进行深入研究。首先,坚持大历史观,准确把握中国共产党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的历程与经验。在贫困治理上,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从“饥寒交迫”到“全面小康”,经历了“制度变革”“社会救济”“体制改革”“开发扶贫”“整村推进”“精准脱贫”等扶贫阶段,不仅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减贫物质成就,也形成了中国特色贫困治理理论,锻造了伟大的脱贫攻坚精神。其次,坚持系统观念,全面阐释新时代农业农村发展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城乡发展理论、中华传统农耕文明发展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新时代乡村振兴要振兴什么”“如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等问题。再次,坚持问题导向,积极回应新时代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理论与现实难题。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目前要厘清城市与乡村、粮食与经济、主线与底线、改革与创新的关系,破解“城乡二元结构”“贫富两极分化”“区域发展失衡”等难题。最后,坚持以点带面,充分挖掘和深入分析新时代农业农村发展的典型案例,对延安市和宝鸡市千阳县进行了全方位研究,创新提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共同富裕三者一脉相承,是整体性的发展过程。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再到共同富裕,始终彰显着鲜明的人民性特质,是中国共产党人群众路线的实践体现。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