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长期以来,麻风病的社会影响及其对应的严酷隔离制度,使之成为一个高度伦理化、政治化和历史化的文本。尽管不少西方文学作品曾涉及麻风主题,却一直未受评论界的重视。受宗教阐释学的影响,传统西方文学中麻风病人的形象基本是负面的,成为"不洁"、异类或罪恶的象征。当代英国作家希斯洛普的《岛》却有意颠覆几千年来的麻风隐喻,其以独特方式解构了健康与疾病、理性与非理性、"罪"与"赎"、"自我"与"他者"等一系列二元关系。以往研究大多关注此作的反讽手法及批判现实意识,而忽略了它对麻风隐喻义的深刻文化探讨。文章以此为例,试从宗教渊源、社会学和伦理学等角度,考察当代文学中"疾病"寓义的变迁及由此引伸出的对于"身体"、"他性"、"现代性"等问题不同于传统之反思。透过"麻风"主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当代西方文学的价值转向和人文关切。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