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建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CIS)患者机械取栓后恶性脑水肿风险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 选择2020年2月至2022年8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西部战区总医院行机械取栓治疗的312例CIS患者为研究对象,以7:3划分模型组(218例)和验证组(94例)。收集可能影响CIS患者机械取栓后发生恶性脑水肿的因素。模型组再以有无恶性脑水肿分为恶性脑水肿组和非恶性脑水肿组,比较恶性脑水肿组和非恶性脑水肿组的临床治疗效果,以LASSO回归筛选变量后行多因素分析,建立列线图模型并验证。结果 模型组纳入的218例CIS患者中共有50例(22.94%)患者术后出现恶性脑水肿。恶性脑水肿与非恶性脑水肿组患者吸烟史、高血压病史、发病至血流再灌注时长、术前侧支循环评分、脑梗死溶栓分级评分(TIC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LASSO筛选出潜在的影响因素后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高血压病史、发病至血流再灌注时长、术前侧支循环评分、TICI评分为CIS患者机械取栓后恶性脑水肿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校准曲线显示,模型组与验证组预测曲线与标准曲线基本拟合;受试者特征曲线(ROC)分析结果显示,模型组列线图模型预测CIS患者机械取栓后恶性脑水肿的ROC曲线下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AUC)为0.830[95%CI(0.773~0.888)];验证组AUC为0.860[95%CI(0.808~0.913)]。模型组决策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当列线图模型预测CIS患者机械取栓后恶性脑水肿风险的概率阈值为0.09~0.85时,患者的净受益率>0。结论 CIS患者机械取栓后恶性脑水肿的发生主要与高血压病史、发病至血流再灌注时长、术前侧支循环评分、TICI评分有关,根据上述因素建立的列线图模型对恶性脑水肿的发生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
单位神经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