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广西壮族和仫佬族中老年人超重及肥胖主要体成分的相关性,为开展慢性病防治,倡导健康体重提供依据。方法 于2019年选取在百色市、河池市自愿接受健康体检的单纯性肥胖中老年人364名为研究对象,使用日本产TANITA,MC-180人体成分分析仪测量身高、体重、去脂体重、肌肉量、体脂率(BF%)、体质指数(BMI)、腰臀比(WHR)、内脏脂肪面积(VFA)、肥胖度(OBD)等相关指标,比较不同性别、年龄广西壮族和仫佬族中老年人体成分基本特征,并分析各变量对脂肪分布指标的贡献情况。结果 仫佬族男性年龄高于壮族,壮族男性身高、体重、BMI、去脂体重、脂肪量均高于仫佬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民族女性体成分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男性BMI、BF%、VF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男性VFA有呈随年龄增长而递增的趋势,女性WHR有随年龄增长而递增的趋势;各变量对脂肪分布指标贡献分析显示,对BF%贡献率较大的分别为脂肪量(R~2=69.5%)、肌肉量(R~2=58.7%)、去脂体重(R~2=58.3%),对VFA贡献率较大的分别为肌肉量(R~2=50.7%)、体重(R~2=47.8%)、身高(R~2=41.8%),对WHR贡献率最大的为BMI(R~2=17.4%)。经逐步回归得出方程式,通过VFA、OBD、WHR预测超重肥胖者的BF%是可行的。结论 广西壮族和仫佬族中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较高,可以通过WHR、VFA、OBD、BF%等指标判断身体健康情况,及时调整不良的饮食和生活习惯,保持健康的体重,降低相关慢性病的患病风险以及改善生命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