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分析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抗凝治疗情况和影响因素,为抗凝药物的规范化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明光市人民医院2020年1月—2020年12月出院诊断中含有NVAF的250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抗凝治疗情况分组:抗凝治疗组(n=75)和非抗凝治疗组(n=175)。对比分析2组临床特征,分别使用卒中风险评分(CHA2DS2-VASc)、出血风险评分(HAS-BLED)评估患者血栓栓塞、出血风险,分析不同血栓栓塞风险、出血风险患者抗凝治疗情况,总结患者未抗凝原因。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影响老年NVAF患者抗凝治疗的因素。结果 250例老年NVAF患者中男性135例,女性115例,年龄60~93岁,平均年龄(77.9±9.0)岁;其中年龄≥75岁152例(60.80%), BMI>28.0 kg/m2 23例(9.20%),吸烟45例(18.00%),饮酒36例(14.40%),持续性房颤186例(74.40%),病程<2年124例(49.60%),合并心功能不全184例(73.60%),因NVAF就诊时使用抗凝药75例(30.00%),并发血栓栓塞事件2例(0.80%),并发出血事件9例(3.60%)。250例老年NVAF患者中,75例(30.00%)使用抗凝药物;75例使用抗凝药物治疗的患者中,华法林使用率最高,为73.33%(55/75)。抗凝治疗组和非抗凝治疗组性别构成、年龄、合并冠心病病例、合并高血压病例、 CHA2DS2-VASc评分、 HAS-BLED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HA2DS2-VASc评分≥2分210例,均属于血栓栓塞高危人群,随着血栓栓塞风险分层的增加,抗凝药物使用率增加,高危组>中危组>低危组,不同血栓栓塞风险分层患者抗凝药物使用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HAS-BLED评分≥3分36例,属于出血高危人群,高危组抗凝药物使用率低于低危组,不同出血分层患者抗凝药物使用率比较有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医师未告知、患者不重视、年龄≥75岁是影响老年NVAF患者抗凝治疗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 老年NVAF患者抗凝率低,与指南推荐存在一定的差距,存在抗凝治疗不规范和健康宣教不足等问题,纠正可干预因素,定期对患者进行血栓栓塞风险和出血风险评估,加强对医师专业知识的培训和引起患者对疾病的重视,有助于提高老年NVAF患者抗凝药物使用率,增强老年NVAF患者的治疗规范性。

  • 单位
    明光市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