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文章以2000年和2020年2个时期的榆林市为研究对象,基于SRP(敏感性-恢复力-压力度)概念模型选取13个指标构建生态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空间主成分分析法计算生态脆弱指数,通过莫兰指数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揭示生态脆弱性的时空分布特征及演变驱动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生态敏感性总体上表现出西北高,东南低的空间分异特点。2000—2020年研究区各等级生态脆弱性相互转化的面积总和为23 619.93km2,中度以上脆弱区转入更低度脆弱区的面积明显高于微、轻度脆弱区转入更高度脆弱区方向转移的趋势。研究区生态脆弱性空间集群现象呈缓慢上升趋势,“高-高”聚集型地区在收缩,“低-低”聚集型区域不断外扩。两个时期研究区生态脆弱性主要驱动因子为年降水量、植被覆盖度。总之,虽然2000—2020年研究区生态脆弱性程度呈现好转趋势,但生态环境压力仍不容小觑。为榆林市的资源利用、生态保护与生态恢复提出合理的措施,实现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