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大陆的主流文学史书写中,鸥外鸥一度是一位"失踪诗人";但由于与香港结下的因缘,香港文坛则对其由"发现"至"相认",尤其惊艳赞叹于其早期诗作的前卫风格。20世纪三四十年代鸥外鸥的诗作及诗学观点,既体现出对左翼文学主张刻画现实、以文学干预生活的响应,而对象征主义的贬抑、对现代工业文明的欣赏,尤其是以破格形式推动诗歌领土扩展的尝试,又使其颇具未来主义的意味,尽管其本人并不愿接受"未来派"的帽子。以"身体"经验世界、介入生活,是鸥外鸥文学之路的重要特色,其超前的社会伦理观念甚或"违禁"的思想,乃至对现实主义美学的嘲讽和对崇尚自然美学的反叛,则在其"黑之学说"中得以展现。在动荡的时局中,鸥外鸥基本认同时代大潮中左翼文艺的方向,却走出一条与别人不同的前卫新路,他那异乎寻常的、既"左翼"又"现代"的政治诗学充满相当浓厚的个人主义式的感官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