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对于雪峰山及其北西侧邻区发育的厚皮-薄皮构造样式前人已进行过较多研究,但关于厚皮和薄皮构造组合样式间的关系及转换过程则较少涉及,因此难以建立起区域性运动学模式;并导致对华南大地构造,特别是中—新生代构造体制的不同认识。对穿越雪峰山北东段及其北西侧邻区的薄皮-厚皮(桑植—安化)剖面进行了详细的构造样式、运动学与变形过程分析,结合地震剖面和大地电磁测深对深部构造的解释,综合区域构造关系,我们认为:早志留世至中泥盆世雪峰山板溪群等基底沿高角度断层逆冲抬升形成厚皮构造;中三叠世至侏罗纪,厚皮构造重新活化,大庸断裂带(亦称慈利—张家界—保靖断裂带)由一系列高角度断层向下收敛并沿板溪群内的板岩发育平缓的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