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代学院派批评已经成为了中国文学批评的重要存在,也为后来者提供着思想与话语的资源。本文从“发生学”的角度梳理了这一批评派别出现的原因和转型场域,对陈晓明、陈思和、程光炜、孟繁华、郜元宝、张清华等人的批评文本进行了细读和分析,以说明其批评实践的特征及其与历史-文化语境之间的关系,并对其价值和意义进行了探析,以期为1990年代学院派批评的源起、发展和历史提供一种理解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