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和经锁骨下或颈内静脉置入中心导管(CVC)在行体外膜肺氧合(ECMO)病人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2013年10月—2017年4月入住ICU的应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并使用PICC或CVC进行静脉输液的病人共17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带ECMO并使用PICC的病人设为PICC组,共10例,带ECMO并使用CVC的病人设为CVC组,共7例,并分别比较PICC组和CVC组在ECMO留置期间、ECMO拔除后导管使用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导管留置期间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峰值为炎症指标,比较PICC组和CVC组降钙素原峰值和峰值距导管穿刺时间。[结果]PICC组导管留置时间(9.9±5.0)d长于CVC组(5.1±2.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93,P<0.05);ECMO管路拔除后导管延续使用时间PICC组(1.5±2.5)d和CVC组(1.3±1.9)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93,P>0.05);导管留置期间PICC组并发症发生2例,CVC组为0;降钙素原峰值PICC组(11.6±13.2)ng/mL和CVC组(30.7±42.9)ng/mL;降钙素原峰值距导管穿刺时间PICC组(4.0±3.5)d和CVC组(1.9±1.8)d。[结论]对使用体外膜肺氧合病人,ECMO留置期间PICC和CVC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无差异,以降钙素原为炎症指标,PICC组和CVC组无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