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中散见于人物言谈的定义式语句,对一些重要的政治、道德范畴作出了解释。这一类语句的使用,与乱世君子在种种复杂、紧张局面下的实践和判断深切、具体地融为一体。君子对语词"正义"的努力追求,反映出春秋时代"礼崩乐坏"的社会现象背后名、实脱节的事实。而这一事实,当可视为老子"名可名,非常名"、孔子"正名"思想得以酝酿、产生的经验背景。《左传》则通过大量先例的引述,显示出孔子"正名"议题在春秋时代的具体内涵和特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