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慢性丙型肝炎治疗期间维持干扰素治疗对提高停药24周持续病毒学应答(SVR24)的作用。方法148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依据治疗时粒细胞最低水平展开分组:A组(32例):治疗期间粒细胞水平>750/mm3,予正常剂量干扰素治疗;B1组(31例):治疗期间500/mm3<粒细胞<750/mm3,骨髓无抑制情况下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治疗时维持正常干扰素治疗剂量,B2组(30例):治疗期间500/mm3<粒细胞<750/mm3,予干扰素减量治疗(B1组与B2组为随机分组);C1组(28例):治疗期间粒细胞<500/mm3,骨髓无抑制情况下予G-CSF治疗时减少干扰素剂量,C2组(27例):治疗期间粒细胞<500/mm3,予停用干扰素(C1组与C2组为随机分组)。比较各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SVR24情况。结果所有骨髓检查病例,无一例发现有骨髓抑制。各组患者间年龄、病程、性别、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分型、骨髓抑制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对所有患者治疗后发现,B1组SVR24为80.6%显著高于B2组5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1组SVR24为50.0%显著高于C2组2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1组SVR24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性丙型肝炎治疗过程中,在无骨髓抑制情况下给予G-CSF增加粒细胞水平,尽量维持干扰素治疗剂量或在粒细胞<500/mm3需停用时予减量完成疗程能显著提高SVR24。
-
单位中山市第二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