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我国最早记载辣椒的文献不是明浙江高濂《遵生八笺》,而是山东王象晋《群芳谱》,地方志最早的记载也见于山东。我国辣椒发源于山东,入清后由此向北、向西逐步传开,所用名称主要是秦椒,在整个北方地区形成了一个时间连续、名称大致统一的传播区。康熙、乾隆年间,以华北平原为核心,包括山东、辽宁等地方志的辣椒记载相对密集,是我国最早的辣椒喜食区。康熙至道光年间,我国南方的辣椒从浙江发轫,时间稍晚于山东,最初多称辣茄,台湾、福建一线后来传入的品种则称番姜。整个华东地区早期地方志记载比较稀散,显示出大致相同的区域特征。中南、西南诸省区的辣椒记载更晚一些,但大多比较密集,传播过程有着紧密联系。其中湘西的辣椒记载早、分布密,最初多称海椒,应该来自广东沿海,深得苗、瑶等少数民族生活风习传布和"湖广填四川"移民活动的推动,又适应一些缺盐、瘴湿环境民众的特别需求,由此先后向南、向西强劲传播,最终形成以湖南、贵州、四川、重庆为核心的广大密集分布区。四川盆地的辣椒兼得南北两个方向的来源,有着南北两路终极汇流的色彩,也标志着辣椒自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传播主体过程的基本完成。上述三大区固然起始时间有先后,但更多是辣椒名称、传播关系、分布疏密的不同分野,奠定了我国晚清以来辣椒不同食用习性的区域格局。根据上述辣椒起源、传播情况及相关品种信息,可将我国古代辣椒的传入分为两个阶段。最早的辣椒应来自与山东隔海相望的朝鲜半岛,传入时间在明万历后期。辣椒这样的茄科草本植物在我国以木本之"椒"命名,应与最初落脚在传统秦椒分布较盛的山东有关。清康熙尤其是乾隆以来,浙江、福建、台湾、广东等东南、华南沿海及相邻的江西等地多有不同新品种陆续记载并逐步内传,其来源则应以东南亚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