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以血管内超声(IVUS)为“金标准”,评估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SR)的检测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同时期(4周内)行CCTA和IVUS检查的PCI术后患者的基本资料和影像学资料,共纳入60例患者的80处目标血管(血管内置入支架)。根据患者置入支架内径将纳入病变分为A组(内径>3.0 mm)和B组(内径≤3.0 mm),并根据病变所在节段(支架内部或支架边缘5 mm内)将A组/B组分为A1组/B1组(支架内部病变)和A2组/B2组(边缘病变), A1组加B1组为1组,A2组加B2组为2组。以IVUS判读结果为“金标准”,评估CCTA对支架内病变的定量检测结果和对不同内径、不同节段ISR的诊断准确性。结果 CCTA对支架内病变的定量检测结果(最小管腔内径、平均血管内径、最小管腔面积、斑块面积、斑块长度、外弹力膜面积、斑块负荷和斑块体积)与IVUS定量检测结果呈显著正相关(P<0.001)。CCTA识别A组(n=41)ISR的特异性(92.86%)、灵敏性(92.59%)、准确性(92.68%)均较高,与IVUS结果一致性较好(Kappa=0.840,P<0.001); CCTA识别B组(n=39) ISR的特异性(88.24%)、灵敏性(86.36%)、准确性(87.18%)低于A组,与IVUS结果一致性一般(Kappa=0.741,P<0.001)。CCTA对A组、B组的识别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23); CCTA对1组、2组的识别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2); CCTA对A2组、B2组的识别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84); CCTA对A1组、B1组的识别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结论 CCTA对ISR的定量检测结果准确性较好,识别内径>3.0 mm的支架内部ISR和不同内径支架边缘ISR的结果可信度较高,但对内径≤3.0 mm的内部支架ISR的诊断结果不准确。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