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新生儿早发型和晚发型败血症病原菌分布及炎症因子水平。方法 选取80例新生儿败血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发病时间分为早发型组(48例)和晚发型组(32例)。收集2组患儿的一般资料,并对其病原菌进行检测,比较2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结果 胎膜早破、低体质量、早产儿属于早发型败血症的高危因素之一。与早发型组(16.66%)比较,晚发型组呼吸窘迫发生率(59.37%)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晚发型组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率(59.37%)高于早发型组(20.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均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同时早发型组真菌出检率为14.58%,明显高于晚发型组的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儿的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介素-8(recombinant human interleukin-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1,MCP-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晚发型组患儿血小板(platelet, PLT)水平高于早发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6h后,2组患儿的IL-6、IL-8、TNF-α、MCP-1水平均所有下降,PLT水平有所升高,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生儿早发型与晚发型败血症的病原菌分布不相同,主要以革兰阳性菌为主,需要了解病原菌分布特点来选择科学合理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同时早发型与晚发型的炎症细胞因子水平也不同,可作为反映新生儿败血症的辅助检测指标,具有一定诊断价值。
-
单位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