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培养血源性成纤维细胞(FB)并探讨其与肺炎儿童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采集≤6岁初步诊断为肺炎的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层细胞进行体外培养,显微镜下对贴壁细胞进行动态学观察,将2~4周内镜下出现FB样细胞的归为FB组,其余为非FB组;采用RNA测序技术对FB样细胞进行表达谱鉴定。调取患儿病案信息并回顾性分析患儿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肺部影像学(CT)等指标,采用χ2检验、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进行组间差异比较。结果共贴壁培养330例患儿PBMC,最终纳入202例肺炎儿童进行FB相关临床特征的分析,包括32例FB组患儿及170例非FB组患儿。单因素和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红细胞(RBC)绝对值与FB的出现负相关,紫绀、喘鸣音、淋巴细胞(Lymph)绝对值、病毒感染及入院CT显示磨玻璃影与其正相关(均P<0.05)。其中,年龄的组间统计学差异最为显著(P<0.001):FB患儿中位年龄为1.0(2.2)岁,非FB患儿3.3(4.0)岁。将非FB组与FB组进行年龄匹配后,进一步明确病毒感染(尤其RSV感染)、喘鸣音、呼吸衰竭是除年龄外血源性FB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本研究发现小年龄、存在病毒感染、喘鸣音、呼吸衰竭是与血源性FB相关的临床特征,提示特定发育阶段儿童的循环血中存在相对较多的FB前体细胞,并且特定炎症微环境或感染阶段可能调控此细胞的产生、分化和增殖。在肺部感染时,这群细胞是否及如何被募集至病灶并参与组织修复值得进一步探讨。

  • 单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