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咽合并第二原发性肿瘤的临床特征及疗效分析:216例真实世界研究

作者:罗希; 吴润叶; 刘绍严; 王晓雷; 倪晓光; 张烨; 黄晓东; 王凯; 陈雪松; 王静波; 张江鹄; 曲媛; 罗京伟; 易俊林*
来源: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2023, 32(03): 194-200.
DOI:10.3760/cma.j.cn113030-20211103-00451

摘要

目的在真实世界研究中探索下咽合并第二原发性肿瘤的发生率、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至2018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收治的594例初治下咽癌患者, 分析其合并第二原发性肿瘤的发生率及临床特征, 比较不同组别间的疗效差异。结果中位随访时间66.9个月, 594名初治下咽癌患者中, 216例发生第二原发性肿瘤, 总发生率为36.4%, 其中22.2%(132/594)为同时性, 14.1%(84/594)为异时性。上消化-呼吸道黏膜为最常见累及部位。相比于不合并第二原发性肿瘤患者, 同时性原位癌和异时性原位癌患者的5年总生存(OS)率分别为42.2%∶44.5%(P=0.958)、62.2%∶44.5%(P=0.240)。下咽合并同时性浸润性第二原发性肿瘤组的生存明显差于不合并第二原发性肿瘤组, 5年OS率为27.2%∶44.5%(P=0.001);下咽合并异时性浸润性第二原发性肿瘤患者预后较好, 5年OS为50.2%∶44.5%(P=0.587), 但第二原发性肿瘤仍占全组死亡原因的42.5%。结论下咽合并第二原发性肿瘤概率较高, 合并食管/胃原位癌以及异时性第二原发者不影响下咽癌患者的预后, 而合并同时性第二原发者显著影响患者预后。第二原发性肿瘤的发生为合并异时性第二原发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 单位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