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人衰弱水平与心房颤动(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 选取我院住院年龄≥70岁老年房颤患者131例, 年龄(77.4±6.4)岁, 根据患者出院时的抗凝方案分为抗凝组67例和非抗凝组64例。记录患者性别、年龄、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肾小球滤过率(eGFR)、用药种类、HAS-BLED评分、CHA2DS2-VASc评分、Charlson共病指数及临床衰弱评分(CFS)。比较抗凝组及非抗凝组各个指标差异, 应用Spearman相关分析不同衰弱程度与抗凝剂使用方案的相关性, 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抗凝治疗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131例老年房颤患者衰弱的发生率为56.49%;与抗凝组比较, 非抗凝组患者CFS评分增高[(5.73±1.85)分和(3.69±2.07)分, P<0.05], 衰弱发生率高(67.19%和46.27%, P<0.05), Charlson指数高[(6.09±2.80)和(4.98±2.61), P<0.05], 两组HAB-BLED评分及CHA2DS2-VASc评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老年房颤患者抗凝剂的应用方案与CFS衰弱等级呈负相关性, 相关系数r=-0.138(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年龄、CFS评分、衰弱发生率是老年房颤患者非抗凝治疗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老年房颤患者合并衰弱的发生率高, 抗凝治疗比例低, 其中年龄、衰弱可能是影响抗凝治疗的重要因素, 因此将衰弱评估纳入老年房颤患者管理中对指导抗凝治疗具有重大意义。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