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19年7月至2021年2月,利用红外相机对江西九岭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兽多样性进行监测,共布设红外相机18台,累计有效工作7 058日,获得独立有效照片3 706张,记录到兽类4目8科10种,鸟类4目6科11种。其中,海南鳽(Gorsachius magnificus)、白颈长尾雉(Syrmaticus ellioti)、小灵猫(Viverricula indica)为国家Ⅰ级保护动物,白鹇(Lophura nycthemera)、勺鸡(Pucrasia macrolopha)、豹猫(Prionailurus bengalensis)、猕猴(Macaca mulatta)为国家Ⅱ级保护动物。相对丰富度指数分析结果显示,小麂(Muntiacus reevesi,64.00)、白鹇(15.49)、猕猴(5.80)、野猪(Sus scrofa,4.89)、花面狸(Paguma larvata,2.48)、猪獾(Arctonyx collaris,1.75)是保护区6种常见种,其余物种丰富度指数均小于1.00。不同时段的相对丰富度指数分析结果显示,小麂日活动高峰出现在16:00—18:00和06:00—08:00两个时段,具有晨昏活动性;白鹇、猕猴、野猪具有相似的日活动节律,以昼间(06:00—18:00)活动为主。物种积累曲线显示,鸟类、鸟兽总物种数在达到最大相机数后仍有增加趋势,说明今后仍需增加红外相机布设数量开展监测。该调查结果为九岭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野生鸟兽资源保护和管理提供基础数据,并可为长期的生物多样性监测和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