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例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病死亡病例分析

作者:陈志敏; 刘波; 何浩岚*; 何耀祖; 冯理智; 刘新华; 张坚生; 蔡卫平; 李凌华
来源: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2, 21(04): 444-449.
DOI:10.16150/j.1671-2870.2022.04.005

摘要

目的:分析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病的病死率、临床特征及死亡的相关因素。方法:对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2013年至2021年133例AIDS合并TM病的死亡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入院抗菌<14 d内死亡的93例患者计入早期死亡组,14 d后死亡的40例患者计入后期死亡组,比较组间的临床特征差异。结果:2013年至2021年,本院就诊18 722例AIDS患者,合并TM病感染率为10.4%(1 947例),死亡133例,总死亡率为6.83%。与14 d后死亡组比较,14 d内死亡组脓毒性休克发生率明显升高(93.5%比57.5%)(P值均<0.001),而血骨髓培养时长、凝血酶原活动度、血小板计数(<50×109/L)、白蛋白水平(20 g/L比25 g/L)、病原学转阴率则较低,合并巨细胞病毒肺炎、结核、肺孢子菌肺炎、重症肺炎发生率、院内感染率也较低(P值均<0.05)。结论:AIDS患者罹患TM病的发生率为10.4%,总死亡率为6.83%;AIDS合并TM病患者早期死亡者特征包括发生脓毒性休克、血小板计数低、白蛋白水平低等;后期死亡患者,虽然多数患者TM的病原学已转阴,但合并其他机会性感染或院内感染率高,是导致其死亡的重要原因,故不同时期应采取相应策略。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