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研究川菊止痛胶囊对偏头痛模型大鼠的改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化学药阳性对照组(佐米曲普坦片,0.004 05 g/kg)、中药阳性对照组(复方羊角颗粒,4.32 g/kg)和川菊止痛胶囊高、中、低剂量组(1.6、0.8、0.4g/kg),每组10只。每天灌胃给药1次,连续给药5 d。末次给药30 min后,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头颈部皮下注射硝酸甘油(10 mg/kg)复制偏头痛模型。以挠头次数为指标评价造模后2 h内(30 min为一个时间段)各组大鼠行为学变化;造模4 h后,采用全自动血液流变仪检测各组大鼠全血黏度(低切、中切、高切)、血浆黏度及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等血液流变学参数;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成酶(NOS)、内皮素1(ET-1)、降钙素(CGRP)和脑组织中5-羟色胺(5-HT)、5-羟基吲哚乙酸(5-HIAA)、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在各时间段挠头次数显著增加(P<0.01);血清中NO、NOS和CGRP水平显著升高(P<0.01),ET-1水平显著降低(P<0.01);脑组织中5-HT、DA和NE水平显著降低(P<0.01),5-HIAA水平显著升高(P<0.01);全血黏度(低切)、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均显著升高(P<0.05),血浆黏度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化学药阳性对照组(0~120 min)、中药阳性对照组(60~90min)和川菊止痛胶囊高(30~120 min)、中(60~90 min)剂量组大鼠挠头次数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中药阳性对照组和川菊止痛胶囊高、中剂量组大鼠全血黏度(低切)和红细胞聚集指数显著降低(P<0.05或P<0.01);化学药阳性对照组和川菊止痛胶囊高、中剂量组大鼠血清中NO、NOS、CGRP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P<0.01),ET-1水平显著升高(P<0.01),脑组织5-HT、DA、NE水平显著升高(P<0.05或P<0.01),5-HIAA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川菊止痛胶囊对偏头痛模型大鼠的改善作用与降低血清中NO、NOS、CGRP水平及升高脑组织中5-HT、DA、NE水平有关。

  • 单位
    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