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木防己汤出自《金匮要略》,主治"膈间支饮"。然而,该方结构奇特,寒温并用,补泻同施,不可以常理解读、诠释。研究发现,木防己汤属少阴阳明合病,且方中配伍生石膏这一千古疑难问题具有深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符合临床实际,并非"不可理喻"。木防己汤方证特征包括:(1)在现代医学的疾病方面,木防己汤可用于急慢性心力衰竭、右心功能不全、全心衰、舒张功能不全心衰等各种类型的心力衰竭;肺部感染加重心衰、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等肺部疾病;全心衰导致的双侧大量胸腔积液,且运用常规利尿剂疗效不佳者;痹证的治疗,包括痛风急性发作、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热及风湿性心脏病在以前发病率很高,推测该方在古代很可能用于风湿性心脏病伴心力衰竭的治疗。(2)在症状方面,木防己汤还可用于:喘憋,胸闷,胸满,喘息不能平卧,呼吸困难,甚则端坐位;心下、胃脘部位的胀满不适;脸色发黑、发暗、发紫,二尖瓣面容;头面、四肢水肿;口干,口渴,欲冷饮方舒,贪凉,不愿厚衣、厚被,畏热喜凉,烦躁;神疲乏力,气短懒言,纳差,便秘,大便干结难解,甚至数日一行,下肢水肿伴有小便不利,小便量少,色黄,且对利尿剂反应较差,甚至出现利尿剂抵抗,对常规的利尿方案不敏感;心率快,很难用西药控制;真武汤治疗无效;舌质暗红,舌干少津,舌苔黄,苍老苔,脉数,或沉紧。在管理危重症患者过程中,还认识到:阳虚水饮是心衰之"常态",是临床最常见的证型,也是最简单的证型;阳虚水饮化热则是心衰之"变态",是临床中的特殊类型,但这是一种客观存在,且运用常规温阳化饮法基本无效,如真武汤;阳虚水饮化热证的背后,存在深刻而复杂的病理生理学作用机制,且化热多提示预后不良,是运用生石膏的指征;少阴热化证的病理生理学机制与此相同;对于木防己汤方中配伍生石膏的疑难问题,历代医家众说纷纭,但大多以经解经、随文敷衍、不求甚解、无解强解,甚至"以其昏昏使人昭昭",需要重新审视、解读;木防己汤方证加减法中的"虚"与"实"不是言病机,而是指体征,"虚"是指阳虚水饮化热合并阳明经证的治疗,而"实"是指阳虚水饮化热合并阳明腑证的治疗,该条文符合现今临床实际,其背后存在深刻的病理生理学作用机制。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