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佛手散对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诱导的帕金森病(PD)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并研究其神经保护作用相关机制。方法:将50只雄性C_(57)BL/6C小鼠随机分为5组,即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佛手散100、300 mg/kg组和沙芬酰胺50 mg/kg组,除正常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外,其余各组均每天腹腔注射30 mg/kg的MPTP,连续注射5 d。造模完成后连续给药3 w,于末次给药后1 h,进行行为学检测。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法(HPLC-ECD)检测小鼠纹状体中多巴胺(DA)含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黑质中酪氨酸羟化酶(TH)免疫阳性细胞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黑质中前列腺素E2(PGE2)含量;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测定小鼠纹状体中α-突触核蛋白(α-Syn)和环氧化酶-2(COX-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小鼠在行为学中爬杆和横木行走时间显著延长、自主活动的纵向探索次数明显减少,纹状体中DA含量显著降低,小鼠多巴胺神经元明显损伤,黑质中TH免疫阳性细胞急剧下降,同时纹状体中α-Syn蛋白、COX-2蛋白表达明显上调,黑质中代谢产物PGE2显著增加(P<0.05或P<0.01)。与模型对照组相比,佛手散100、300 mg/kg组能显著减少PD模型小鼠爬杆和横木行走时间、增加纵向探索次数,增加TH免疫阳性细胞,显著下调小鼠纹状体中α-Syn、COX-2蛋白表达,降低黑质中PGE2含量。结论:佛手散对PD的潜在治疗作用可能与其能够减少α-Syn生成,抑制MAO-B活性有关。其详细的分子机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
单位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 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 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 成都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