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日本作家德富芦花的长篇小说《不如归》,自1908年至今已有多个中译本。但在《不如归》“越境”到中国之后,原文本中的各要素出现了不同类型的“颠转”。如“肺结核”失去了原有的意义及地位,“甲午海战”被赋予了全新的功能及作用,“家族制度”丧失了日本特色。中日两国在语言、文化、军事政治等层面的相似或相关,则是导致“颠转”现象出现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