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从肠道菌群(IF)角度探讨芍药汤(SYD)防治大肠癌(CRC)的活性成分、关键靶点及主要通路。方法: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LC-MS)检测SYD的化合物,结合文献,并使用SwissADME数据库进行筛选,最终确定SYD主要活性成分;使用PubChem及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筛选并预测SYD主要活性成分的靶点基因;使用GeneCards、OMIM及TTD数据库预测CRC和IF的靶点基因;通过Venn图获得SYD、CRC和IF的交集靶点基因,并通过String和Metascape数据库以及Cytoscape软件,获得PPI网络图、富集分析结果及药物-疾病-成分-靶点-通路图等;通过AutoDockTools及Pymol软件,将Hub靶点基因与SYD主要活性成分进行分子对接,进一步验证作用机制。结果:LC-MS共检测出SYD中717个化合物,包括没食子酸、芍药苷、小檗碱、槟榔碱等18个主要活性成分,进一步筛选后获得11个主要活性成分,并预测出SYD主要活性成分靶点基因共500个;筛选得CRC靶点基因1 122个,IF靶点基因463个;最终获得SYD、CRC和IF交集靶点31个,Hub基因6个(ALB、TNF、IL1B、MMP9、PTGS2、PPARG),对应8种SYD主要活性成分(没食子酸、芒柄花黄素、小檗碱、白杨素、大黄素、异甘草素、汉黄芩素、洋川芎内酯A)。富集结果显示,前20条显著的KEGG通路富集主要包括癌症、IL-17、TNF、NF-κB等信号通路。前10条GO-BP功能分析主要包括炎症反应调节、防御反应调节、细胞内信号转导负调控等生物学过程;前10条GO-CC功能分析主要包括转录调节复合物、核膜及蛋白激酶复合物等细胞组分;前10条GO-MF功能分析主要包括血红素结合、四吡咯结合、雌激素2-羟化酶活性等分子功能。SYD主要活性成分和Hub靶点基因共对接15次,其结合自由能均低于-4 kcal/mol,显示出较好的结合活性。结论:SYD可能通过调控IF参与相关炎症通路(如IL-17、NF-κB等)防治CRC。
-
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 深圳市宝安纯中医治疗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