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三维适形放疗后放射性肺炎发生的相关因素并建立数学预测模型。方法收集行三维适形放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07例。全组患者均为根治性放疗,剂量采用常规放疗,分割方式为2Gy/f,处方剂量6078 Gy,中位剂量66 Gy。不同组别患者放射性肺炎的发生情况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放射性肺炎发生的独立预后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评价其临床诊断性能。结果本组患者放射性肺炎发生率为62.6%,≥2级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为38.3%,其中2级23例(21.5%),3级14例(13.1%),4级4例(3.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放射性肺炎的发生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T分期、射野数目、临床靶区(clinical target volume,CTV)的体积、CTV的平均剂量、计划靶区(planning target volume,PTV)体积、PTV的平均剂量、双肺体积和双肺Dmean、V5、V10、V15、V20、V25、V30、V35、V40方面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T分期、双肺Dmean、V20、V40为影响≥2级放射性肺炎发生的独立因素(均P<0.05)。在此基础之上,建立放射性肺炎的预测模型为Y=ex/(1+ex),其中x=-5.797-0.986×T分期+1.193×肺平均剂量+1.259×V20+1.329×V40。结论 T分期、双肺Dmean、V20和V40为影响接受三维适形放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发生≥2级放射性肺炎发生的独立因素,建立的数学预测模型对这类患者≥2级放射性肺炎的发生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
单位邢台市人民医院; 公共卫生学院;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 河北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