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法检测MDM2和DDIT3基因在各亚型脂肪肉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病理科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诊断的62例脂肪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所有病例进行了MDM2基因扩增FISH检测,其中48例进行了DDIT3基因断裂FISH检测,观察MDM2和DDIT3基因信号改变模式,并综合临床病理学特征确诊不同亚型脂肪肉瘤。结果:62例患者以男性多见(男∶女=1.75∶1),中位年龄59(31~89)岁。脂肪肉瘤组织学亚型包括20例非典型脂肪瘤性肿瘤/高分化脂肪肉瘤(atypical lipomatous tumour/well differentiated liposarcoma, ALT/WDLPS)、 26例去分化脂肪肉瘤(dedifferentiated liposarcoma, DDLPS)、 13例黏液样脂肪肉瘤(myxoid liposarcoma, MLPS)和3例多形性脂肪肉瘤(pleomorphic liposarcoma, PLPS),其中23例(23/26)DDLPS和8例(8/20)WDLPS位于腹膜后,而MLPS和PLPS则均不位于腹膜后。肿瘤发生部位在不同亚型脂肪肉瘤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形态学上,各亚型脂肪肉瘤均可见多少不等的黏液样间质,且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DM2基因扩增见于所有ALT/WDLPS和DDLPS(均为100%, 20/20及26/26);DDIT3分离探针典型信号表现为基因断裂/易位,仅见于MLPS(100%,13/13),但值得注意的是,该探针还可出现非典型信号(端粒侧信号簇状扩增),比较常见,包括绝大多数DDLPS(96.2%, 25/26)和ALT/WDLPS(83.3%, 5/6,探针只随机检测6例)。对照分析探针说明书上的设计图,DDIT3分离探针之红绿色探针并未覆盖DDIT3基因本身,而是跨越了DDIT3基因,且探针端粒侧红色探针覆盖了CDK4基因,而DDIT3基因与CDK4基因距离很近,因此,当DDIT3分离探针端粒侧出现簇状扩增信号,提示CDK4基因扩增而非DDIT3基因断裂。随机挑选10例出现这种非典型信号的病例,以FISH法进一步应用CDK4和DDIT3计数探针进行验证,证实为CDK4基因扩增(100%, 10/10),其中2例同时检测到DDIT3基因扩增(20%, 2/10);DDIT3分离探针还存在另一种少见的非典型信号,即基因拷贝数增加(黄色融合信号数目≥3个),对应形态学表现为多形性和预后差,见于1例DDLPS和2例PLPS。结论:利用FISH技术观察MDM2和DDIT3基因信号改变模式时,需要注意对非典型信号做出正确判读,并结合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才能对不同亚型脂肪肉瘤做出正确诊断,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

  • 单位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