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清康熙年间,泰山左诗坛出现一位重要诗僧:普照寺住持元玉。他精通儒释道,与高珩、唐梦赉、孔尚任、孔贞瑄、李澄中、李焕章、赵瑗等人为至友。元玉之诗具备一种守静致虚的审美特征,是在精神层面上的以动为静,在肉体层面上的以静为动;元玉作为清初援儒入佛代表人物,在其诗中表达了传统美学特有的"比德之美";元玉以竹喻"节"的美学意味融会了禅宗心性思想;在茶和酒的关系当中,元玉强调的是有担当的君子之德。元玉思想、人格上的不媚流俗,体现了一种德性之美,这是对儒家自省美学和道家守静美学和谐有效的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