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观察氧化应激条件下干扰素基因刺激蛋白(STING)抑制剂对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hRMEC)的影响。方法实验研究。体内动物实验:将雄性健康C57BL/6J小鼠48只随机分为野生型小鼠组(WT组)、糖尿病(DM)组, 每组各24只。DM组小鼠经链脲佐菌素诱导建立DM模型。建模成功后, DM组再分为DM+二甲基亚砜(DMSO)组、DM+C176组, 每组各12只小鼠。DM+DMSO组小鼠按50 mg/kg的剂量腹腔注射DMSO;DM+C176组小鼠按50 mg/kg的剂量腹腔注射STING抑制剂C176共750 nmol。建模后4周,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蛋白质免疫印迹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WT组、DM组小鼠视网膜STING表达情况;白细胞粘附实验检测WT组、DM+DMSO组、DM+C176组小鼠体内白细胞粘附于hRMEC数量。体外细胞实验:将hRMEC随机分为常规培养细胞组(N组)、DMSO组(加入DMSO干预)、C176组(加入C176干预)。各组加入150 μg/ml糖基化终末产物诱导细胞, 体外白细胞粘附实验联合4’’,6-二脒基-2-苯基吲哚染色检测白细胞粘附于hRMEC数量;流式细胞仪对粘附的白细胞进行定量分析;H2DCFDA/活性氧(ROS)荧光探针检测细胞中ROS表达情况;Seahorse XFe96细胞能量代谢分析仪测定细胞内糖酵解代谢水平。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三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体内动物实验:与WT组比较, DM组小鼠视网膜中STING表达水平(t=73.248)及mRNA(t=67.385)、蛋白(t=69.371)相对表达量升高,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WT组小鼠视网膜血管中白细胞粘附数量比较, DM+DMSO组显著增加, DM+C176组显著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4.352, P<0.01)。体外细胞实验:与N组、DMSO组比较, C176组hRMEC上白细胞粘附数量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5.251, P<0.01);与N组比较, DMSO组、C176组hRMEC上外周血白细胞粘附数量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6.374, P<0.01);C176组hRMEC内ROS水平较N组、C176组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1.362, P<0.01);与N组、DMSO组比较, C176组hRMEC的糖酵解水平显著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8.741, P<0.01)。结论抑制白细胞粘附、ROS生成、下调糖酵解水平可抑制STING表达, 从而改善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功能。

  • 单位
    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