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王阳明工夫论经历了从"静"中用功到"动"中用功的演变。龙场悟道,阳明由"静"中用功优入圣域。龙场悟道后,阳明又两度以"静"相教。然而,由于"静坐"易滑向佛老,他对"静坐"开始持警惕的态度。基于此,阳明主张"事上磨"。"事上磨"意味着阳明工夫开始从"静"转向"动"。南赣剿匪期间,阳明的"动"中用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动"中用功的演变的完成在宸濠、忠、泰之变之时。本然"心体"再次显露,呈现为知是知非的"良知"。"致良知"工夫体系的构建意味着阳明实现了对既往儒门"静"中用功的彻底翻转,首次将工夫着力点完全置于"动"。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