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确认CHADS2[C(congestive heart failure)H(hypertension)A(age)D(diabetes Mellitus)S2(prior stroke or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危险评分是否与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新发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存在相关性,以及是否有助于确定AMI后从使用他汀类药物预防AF发生的最大获益者。方法连续性收集于2011年10月至2013年11月就诊于广东省人民医院的724例AMI患者。根据CHADS2评分,所有患者被分为3组:A组=0分;B组=12分;C组=36分。研究终点是患者在住院期间出现的持续时间超过30 s的新发AF发作。结果 78例患者(10.8%)出现新发AF,而682例患者(94.2%)接受了他汀类药物治疗。新发AF的发病率从A组到C组逐步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他汀类药物的使用(OR=0.22,95%CI=0.060.85)和CHADS2评分(OR=1.53,95%CI=1.022.28)均为AMI患者新发AF的独立危险因素。CHADS2评分≤2的患者的C-反应蛋白浓度显著降低,且如果他们服用他汀类药物,新发AF的风险显著降低(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对CHADS2评分≤2的患者使用他汀类药物预防新发AF是有效的(OR=0.34,95%CI=0.140.81)。结论 CHADS2评分有助于确定AMI后从使用他汀类药物预防AF发生的最大获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