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观察右半结肠血管走行和变异情况,探讨CT血管成像和CT结肠成像及图像融合技术对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手术前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7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第二医院收治的38例行腹腔镜扩大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患者术前行腹、盆腔CT平扫及增强扫描,将原始图像进行CT血管成像和CT结肠成像重建,并将其融合,得到血管及肠道的三维图像。观察指标:(1)肠系膜上动脉的分支情况。(2)肠系膜上动脉与肠系膜上静脉的位置关系。(3)胃结肠静脉干组成情况。结果 38例患者CT结肠成像检查融合血管和原发肿瘤的扫描图像均达到诊断要求并获得良好的血管成像效果。容积再现图像上的各血管与术中镜下所见裸化血管的走行情况进行对比,吻合率为100.0%(38/38)。(1)肠系膜上动脉的分支情况:CT血管成像检查和术中解剖结果示38例患者右结肠动脉出现率为94.7%(36/38),中结肠动脉出现率为92.1%(35/38),回结肠动脉出现率为100.0%(38/38)。28例患者存在1支右结肠动脉。10例患者存在右结肠动脉结构变异,其中3例出现2支右结肠动脉,2例右结肠动脉缺如,2例出现右结肠动脉和中结肠动脉共干后再汇入肠系膜上动脉,3例右结肠动脉与回结肠动脉共干后再汇入肠系膜上动脉。(2)肠系膜上动脉与肠系膜上静脉的位置关系:CT血管成像检查和术中解剖结果示38例患者肠系膜上动脉和肠系膜上静脉出现率均为100.0%(38/38);其中20例肠系膜上动脉位于肠系膜上静脉腹侧,18例肠系膜上动脉位于肠系膜上静脉背侧。(3)胃结肠静脉干组成情况:CT血管成像检查和术中解剖结果示38例患者中29例出现胃结肠静脉干,其属支共有右结肠静脉、中结肠静脉、胃网膜右静脉和胰十二指肠上前静脉4个来源。29例出现胃结肠静脉干患者中,18例由胃网膜右静脉和中结肠静脉、右结肠静脉构成2支型或3支型胃结肠干,3例由胃网膜右静脉和胰十二指肠上前静脉构成2支型胃胰干,8例由胃网膜右静脉、胰十二指肠上前静脉、右结肠静脉和中结肠静脉构成3支或4支型胃胰结肠干。结论 CT血管成像、CT结肠成像及图像融合技术可以直观地显示右半结肠和血管解剖及变异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