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8至19世纪莎士比亚作品经典化的历程,恰与英帝国在印度和远东扩张、应变和转型的过程基本一致,其中对华外交和战事颇为瞩目。首任访华英使乔治·马戛尔尼勋爵和浪漫主义作家托马斯·德·昆西,先后运用莎士比亚剧作《暴风雨》中的隐喻来想象和塑造中英关系。两相对照,马戛尔尼的“米兰达”视角和德·昆西的“卡列班”视角透露出不同历史阶段中英帝国的文化焦虑和意识形态危机,揭示了文学经典并未完全为权力话语收编,常常可以烛照出意识形态的局限和破绽。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