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芎嗪对小鼠缺血性心律失常抑制作用及机制分析

作者:孙莉; 窦文晶; 钟声宇; 李双斌; 尚怡君; 荀平*
来源:临床军医杂志, 2019, 47(05): 492-495.
DOI:10.16680/j.1671-3826.2019.05.16

摘要

目的探讨川芎嗪(TMPZ)抗小鼠缺血性心律失常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取8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入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假手术组,每组10只,建立心肌梗死模型。实验结束24 h后,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血清中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水平;比色法检测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水平;分光光度法检测心肌组织中丙二醛(MDA)水平;免疫印迹法检测心肌蛋白激酶Cε(PKCε)、缝隙连接蛋白43(Cx43)蛋白的表达。结果中、高剂量组血清AngⅡ水平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血清AngⅡ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血清SOD水平低于对照组,心肌MDA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中、高剂量组血清SOD水平高于模型组、心肌MDA水平低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PKCε、Cx43水平显著低于假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中、高剂量组PKCε、Cx43水平显著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假手术组血清LDH、CK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血清LDH、CK水平显著高于假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中、高剂量组血清LDH、CK水平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MPZ具有抗缺血性心律失常的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AngⅡ的水平、提高SOD水平并进一步上调PKCε、Cx43蛋白表达来实现的。

  • 单位
    吉林市中心医院; 内蒙古林业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