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研究CT、MRI对肝硬化结节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新郑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肝硬化结节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经病理检查证实为肝硬化结节,接受相同的CT和MRI检查,回顾性分析患者的检查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对照,比较两种影像手段诊断的临床价值。结果 CT检查结果中,60例肝硬化患者中,与正常肝脏相比,有27例(45.00%)尾叶小于正常肝脏,20例(33.33%)尾叶大于正常肝脏,36例(60.00%)左叶整体比肝脏小,16例(26.67%)右叶比正常肝脏大。MRI检查提示患者的肝硬化结节长径为6~20 mm,肝硬化再生结节(RN) 16例(26.67%),结节<10 mm;不良发育结节(DN) 14例(23.33%),结节长径为3~10 mm; 30例(50.00%)小肝癌结节(SHCC),长径> 10 mm,包括24例T1信号低,高信号6例,8例相等,6例信号高,28例T2高信号,5例低信号。CT检查的检出率、符合诊断率、误诊率以及漏诊率分别为86.67%、83.33%(50/60)、3.33%(2/60)和13.33%(8/60),MRI的检出率、符合诊断率、误诊率以及漏诊率分别为88.33%(53/60)、85.00%(51/60)、3.33%(2/60)和11.67%(7/60),两种检查方法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肝硬化结节的诊断,CT和MRI的诊断价值相当,各具优势,在临床工作中可以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检查方法,以此提高诊断准确率。

  • 单位
    新郑市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