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油茶果壳废弃物寻求有效综合利用方式,将占比为40%(C1)、50%(C2)、60%(C3)的油茶果壳与一定比例的粪肥、油茶饼粕、尿素、磷酸二氢钾以及固体混合菌剂混合后,进行堆肥发酵。分析不同配比的油茶果壳在有机肥发酵过程中有机质(SOM)、有机碳(SOC)、全氮(TN)、全磷(TP)、全钾(TK)、总养分、C/N等理化指标的变化特征,利用可见吸收光谱法(Vis)和红外光谱法(FTIR)表征发酵过程中有机物结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C3处理组为发酵最佳的有机肥,SOM、SOC、C/N值在第6个月达到最高,分别为69.37、40.24、10.95 g·kg-1,且均高于C1和C2处理组。而三个处理组中TN、TP、TK、总养分含量无明显变化,且处理组之间差异不显著。最后根据E4/E6值和FTIR图,得出C3处理组在发酵后第2个月进入腐殖化稳定阶段,腐殖化周期最短,腐殖质中芳构化和缩合度最多,并且推测出C3处理组在发酵过程中有机物降解规律。表明在有机肥发酵过程中,油茶果壳比例越高,越有利于有机肥中养分的积累,越有利于有机肥的腐熟。本研究为油茶果壳有机肥后续实验提供数据参考,同时为油茶果壳的处理提供一种有效的综合利用方式。
-
单位贵州省林业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