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积极引导和扶持各类家庭农场的发展,是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研究发现,家庭农场具有集聚性、非线性、多样性、流特性等复杂适应性系统特征,并通过标识机制、积木机制和内部模型构建自身的适应性能力。具体而言,家庭农场利用标识机制实现生产要素和原始资本的有效集聚,在嵌入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过程中,实现各类资源和信息的高效互动,由此利用有限理性的内部模型进行生产经营决策,最后通过积木机制进行创业拼凑活动,形成复杂的适应性能力。为此,应不断加强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完善要素流动的市场化机制,加强社会服务和政府补贴的精准性,破除家庭农场适应性发展的规制约束和资源枷锁。
-
单位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院; 山东财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