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NGS技术的FGFR3基因突变胎儿产前临床表型与基因型分析

作者:黄演林; 石晓梅; 汪安石; 刘畅; 余丽华; 黄翠青; 张彦
来源:中国产前诊断杂志(电子版), 2022, 14(02): 30-35.
DOI:10.13470/j.cnki.cjpd.2022.02.002

摘要

目的 对产前超声提示骨骼发育异常的家系进行高通量测序[又称二代测序(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NGS)],对确诊为FGFR3基因致病突变的胎儿进行产前临床表型和基因型分析,为产前诊断和遗传咨询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8年10月至2020年12月于产前超声提示骨骼发育异常的胎儿进行羊水或脐血穿刺,同时收集父母的外周血,进行全外显子组或医学外显子组检测,对确诊为FGFR3致病突变的胎儿行产前临床表型与基因型分析,所有产前标本均进行母血污染鉴定和阳性位点行Sanger测序验证。结果 在11个家系中发现FGFR3基因致病突变的胎儿,胎儿四肢长骨呈不同程度偏小(2~12周),一般随孕周增加而加重,3例(27.3%)胎儿双顶径及头围偏大。NGS结果显示,11例胎儿均为FGFR3错义变异致病,包含4种不同的致病位点。其中8例为c.1138G>A(8/11,72.7%),诊断为胎儿软骨发育不全;c.1118A>G和c.742C>T各1例,诊断为胎儿致死性软骨发育不全1型;1例为c.1620C>A,诊断为软骨发育不全/软骨发育不良。全部位点均为新发杂合变异,所有胎儿均被引产。结论 NGS技术对FGFR3基因突变引起的骨骼异常具有较大的产前诊断价值,进一步明确该类病的产前临床表型和基因型特点,为产前诊断和遗传咨询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