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国传统伦理重视践行,强调修身。晚清时期中国伦理学学科建立之初,许多学者意识到,伦理学研究和教育,应当注重学理的探究。为此,蔡元培提出,伦理学应有别于修身书,并在当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一区分,成为伦理学从中国传统学术中脱胎而出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一个关键的认识前提。然而,这并非否认伦理学实践性、应用性的一面,只是在注重修身和实践、忽视学理探究的伦理传统之下对这门学科学理性特征的专门强调。学理性和实践性统一,逐渐成为关于伦理学学科性质的一个基本共识。